摘要: 对历年来采自高特格地点3个不同层位的共227件仓鼠类标本进行了分类描述和研究,这些标本可以归入2属3种,分别为进步中华仓鼠Sinocricetus progressus, 大中华仓鼠(新种) S. major sp. nov.和蒙古微仓鼠Nannocricetus mongolicus。作为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动物群序列中的最晚代表,上新世高特格动物群存在一些特有的进步的小哺乳动物种类,S. major新种就是仓鼠类中的一例。大中华仓鼠新种特征为:个体显著大,齿冠高,下臼齿发育有较发达的(假)下中脊,其中m1的下中脊指向前内向方,m2的假下中脊(或称下原尖后臂)前内向与下后尖后壁连接。古地磁的测定表明,Sinocricetus progressus和Nannocricetus mongolicus在高特格剖面上的年限大致为4.2~3.9 Ma, S. major只出现于剖面下部,其年限约为4.2 Ma. Sinocricetus和Nannocricetus两属目前主要发现于中国北方晚中新世早期至最晚上新世的地层中,它们可能都是中国特有的新近纪仓鼠。对内蒙古中部地区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和哈尔鄂博、早上新世比例克和高特格地点的材料对比表明,Sinocricetus牙齿特征可能存在如下演化趋势:M1−2原脊I发育频率逐渐增高,M1−2的中脊与后尖前壁连接的程度逐渐增高,m1下前脊从双支分别与唇舌两侧下前边小尖连接向单支与唇侧下前边小尖连接转变,以及m2的假下中脊与下后尖后壁发生连接的频率逐渐增高。Nannocricetus在其演化中牙齿形态变化可能存在的趋势是:M1−2的牙根数由3增加到4, M1−2的后小脊II逐渐退化消失,m1的下前边尖逐渐收缩变窄和分裂,M2−3和m2−3的舌侧(下)前边脊逐渐退化消失,及m3下中脊出现频率逐渐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