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脊椎动物学报 ›› 2015, Vol. 53 ›› Issue (3): 177-192.
• 古脊椎动物学报 • 下一篇
吉学平, Nina G. JABLONSKI, 同号文, Denise F. SU Jan Ove R. EBBESTAD ,刘成武 ,余腾松
JI Xue-ping Nina G. JABLONSKI TONG Hao-wen Denise F. SU Jan Ove R. EBBESTAD Liu Cheng-wu YU Teng-Song
摘要: 此前,中国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貘化石发现较为稀少。最近几年,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塘坝禄丰古猿化石点发现了数量可观的中新世晚期貘化石,其时代为6~6.5 Ma。新发现材料包括左上颌骨带P2-M2、4件下颌骨带基本完整颊齿列、若干零散牙齿。新材料可归入先前报道的小型貘类——云南貘Tapirus yunnanensis。云南貘比甘肃的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时代较晚,体形也稍大;两者都比上新世-更新世的貘类明显较小。新发现的化石材料对更全面认识云南貘的特征提供了新信息。在中-晚中新世期间,云南是我国貘类动物的演化中心,先后发现的化石点有开远(小龙潭)、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昭通(水塘坝)及其他地点。在晚新生代期间,我国貘类动物演化的主要变化趋势是体形逐渐增大,这一特点或许具有时代意义。在中国发现的中新世貘类毫无例外都是体形较小的类型,这与欧洲及北美的情况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