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优秀论文奖相关规定,经由编委投票,评选出四篇稿件获得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郑秋旸绘制的2021年第三期封面获得优秀插图奖。
内蒙古哈拉津胡舒晚中新世动物群
邱铸鼎,王晓鸣,李 强,李 录,王洪江,陈海峰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201126
摘要:报道了一个产自哈拉津胡舒地点的晚中新世动物群,产出的标本计有7000余件,代表大、小哺乳动物达63种。初步分析表明,哈拉津胡舒动物群属中国陆生哺乳动物年代的晚中新世早期的灞河期,可能比阿木乌苏动物群稍晚,但比沙拉动物群略早。
关键词:内蒙古哈拉津胡舒,中新世灞河期,小哺乳动物,岩石地层
眼齿鸟再分析显示其蜥蜴属性
李志恒,王 维,胡 晗,王 敏,易鸿宇,卢 静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201020
摘要:对宽娅眼齿鸟正型标本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原始数据重新进行了重建、渲染和分析,结果揭示了多个新的头骨形态学特征,宽娅眼齿鸟的正型标本显示了足够丰富的形态学信息,完全能够指示眼齿鸟的系统分类位置应为有鳞类,而不是鸟翼类或非鸟恐龙。
关键词:缅甸,白垩纪,双孔类,有鳞类,鸟类,蜥蜴,眼齿鸟
气候变化与早期兔形类的演化:基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兔新材料的研究
安晓青,张兆群
DOI: 10.19615/j.cnki.1000-3118.210323
摘要:内蒙古的新发现及对老标本的再研究使我们得以修订鄂尔多斯兔(Ordolagus) 。在内蒙古,识别出Ordolagus在早渐新世初期就已存在。与亚洲和北美的同期或稍早的兔形类的对比表明,Ordolagus具有一些显著的牙齿形态特征, 这些也是现生兔形类的主要特征。Ordolagus中这些特征的出现与重大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同步。对亚洲早期兔形类的进一步研究,并参考其他小哺乳动物与区域气候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兔形类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的作用。
关键词:内蒙古,古近纪,兔科,分类学,演化趋势,趋同模式,干旱化/气候恶化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翼鳕属一新种及早期辐鳍鱼类系统发育关系
任 艺, 徐光辉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0518
摘要:根据滇东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中发现的5块保存完好的化石,命名翼鳕属一新种,张氏翼鳕(Pteronisculus changae sp. nov.)。这是翼鳕属在中三叠世的第二个确切种,最大体长达295 mm, 代表了罗平生物群中已知体型最大的辐鳍鱼亚纲干群物种。根据体型和口缘牙齿等特征推测张氏翼鳕是一个快速游动的捕食者,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
关键词:云南罗平,中三叠世,翼鳕属,辐鳍鱼类,系统发育
优秀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