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期刊政策
开放获取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5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脊椎动物学报
亚洲三种冠齿兽类的齿冠形成时间及其对选取现生类似种的参考意义
毛方园,王元青,孟津,金迅
2014, 52(2): 153-170.
摘要
(
)
PDF
(150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取了亚洲常见的三种冠齿兽类Asiocoryphodon conicus Xu, 1976, Heterocoryphodon flerowi (Chow, 1957)和Eudinoceras mongoliensis Osborn, 1924, 对其臼齿材料进行组织学切片研究,以讨论多尖牙齿齿冠形成模式和估算它们的齿冠形成时间。结果显示,A. conicus, H. flerowi和E. mongoliensis上第三臼齿齿冠的形成时间分别为2.99 ± 0.1, 3.63 ± 0.11和3.68 ± 0.22 a, 三种冠齿兽类的生活史均符合慢生长、长生命型模式。综合考虑体型的影响,相较其他大型植食性动物,H. flerowi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现生河马(Hippopotamus amphibius)进行类比,E. mongoliensis的生活史更适合与白犀(Ceratotherium simum)进行类比,而A.conicus的生活史则稍快稍短于现生河马。这些现生类似种的种内变化数据可为冠齿兽类的部分分类学问题提供参考。
甘肃临夏盆地中中新世皇冠鹿一新种
邓涛,卢小康,史勤勤,孙博阳,王世骐
2014, 52(2): 170-182.
摘要
(
)
PDF
(95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在甘肃临夏盆地中中新世早期东乡组地层中发现的1支成年鹿角、3枚颊齿、1枚距骨和1枚跟骨建立了皇冠鹿新种——广河皇冠鹿(Stephanocemas guangheensis sp. nov.)。它是皇冠鹿属中一个体型相当小的种,其鹿角显著掌状化,在成年个体中具有6个角枝。新种鹿角的组合特征区别于皇冠鹿的其他已知种,如中等大小的掌状部和向上伸展的侧枝;掌状部腹面具短的角柄,其横截面为外缘平直的半圆形;未封闭的脱落疤痕浅凹并布满海绵状孔隙。S. guangheensis比早中新世晚期的S. aralensis和S. actauensis进步,但比中中新世的S. palmatus原始。东乡组是临夏盆地中含化石相当稀少的地层,S. guangheensis的发现为确定该组的地层时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中国最原始的嵌齿象——意外嵌齿象(Gomphotherium inopinatum)在临夏盆地的发现兼论中国的嵌齿象
王世骐
2014, 52(2): 183-200.
摘要
(
)
PDF
(177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夏盆地下中新统的甘池梁地点发现了一件残破下颌带有m2和m3齿列。在齿列前方,其水平支伸长,并且不向下转折或倾斜。下颌角位置较低。颊齿小,冠面结构特征原始。齿谷在前后方向宽度中等,副齿柱侧及主齿柱中心小尖不分裂,副齿柱中心小尖不发育。这些特征与哈萨克斯坦图尔盖地区早中新世的意外嵌齿象(Gomphotherium inopinatum)相同,应归为该种。这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报道,并且是中国发现的最原始的种。进一步讨论了中国的嵌齿象各种的系统关系。维曼嵌齿象(G. wimani)代表了一种在欧亚大陆东部发现的进步类型,可以与欧洲的施泰因海姆嵌齿象(G. steinheimense)相联系。间型嵌齿象(G.connexum)则似乎是属于真正的“狭齿嵌齿象类群”,因为其与狭齿嵌齿象(G. angustidens)的颊齿具有相似性。亚似貘型嵌齿象(G.subtapiroideum)或许代表了一个与狭齿嵌齿象不同的分支,而陕西嵌齿象(“G. shensiensis”)则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变异。
华南河马齿河猪(偶蹄目,哺乳纲)的新材料
董为,张立民
2014, 52(2): 201-216.
摘要
(
)
PDF
(13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4年以来,广西崇左系统发掘出土了一些与巨猿共生的早更新世最后河马齿河猪(Hippopotamodon ultimus)的新材料。根据新材料及以前积累的各地点材料,产于广西、贵州和重庆的原“最后双齿尖河猪(Dicoryphochoerus ultimus)”的系统分类位置由“双齿尖河猪”属修订到河马齿河猪属(Hippopotamodon), 而最后河马齿河猪(H. ultimus)是河马齿河猪属中的有效种。这种猪的个体较大,大于猪属(Sus)的成员。其鼻吻部很长,P1和P2间的齿隙发育,M3第三叶相对窄小,下犬齿verrucosus型,p4主尖在顶部分裂成双尖,m3的第三叶由两个主尖组成。最后河马齿河猪仅分布于华南地区,其时代分布局限于早更新世早期和中期,是河马齿河猪的最晚代表。
红山鸟科(今鸟类)一新属种
郑晓廷,邹晶梅,王孝理, 张晓梅,王岩
2014, 52(2): 217-232.
摘要
(
)
PDF
(12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发现于内蒙宁城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亚成年鸟类标本,报道了早期今鸟型类一新属、新种——陈氏天宇鸟(Tianyuornis cheni gen. et sp. nov.)。新属种与红山鸟科(高冠红山鸟Hongshanornis longicresta, 侯氏长腿鸟Longicrusavis houi及朝阳副红山鸟Parahongshanornis chaoyangensis)的特征最为相近,如体型大小相似,后肢明显长于前肢等;但也具有一系列与其他红山鸟科成员不同的特征,包括上下颌都保存有牙齿,齿骨直(特殊的“S”形齿骨曾被认为是红山鸟科鸟类的近裔特征),胸骨后外侧突远端呈扇形扩展等。这些特征表明新标本为红山鸟科一新属种。该新属种的发现使红山鸟科成为已知种属分化最丰富的早白垩世今鸟类群。另外,新标本也丰富了红山鸟科鸟类许多新的重要形态学信息,证实这一支系鸟类仍保留有牙齿结构。
新疆吐鲁番盆地中侏罗统张北足迹(Changpeipus, 兽脚类)的重新研究
邢立达,Hendrik KLEIN,Martin G. LOCKLEY,Andreas WETZEL, 李忠东,李建军,Gerard D. GIERLI?SKI, 张建平,松川正树,Julien D. DIVAY,周 隆
2014, 52(2): 233-259.
摘要
(
)
PDF
(190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详细描述了中国西北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足迹点、中侏罗统三间房组的兽脚类足迹组合。连同新发现在内,共描述了143个足迹,并阐明其不同的保存状况与额外形态变化。在足迹分类学上,这批足迹被归入石炭张北足迹(Changpeipus carbonicus), 该足迹种常见于中国其他侏罗纪足迹点。前人的研究认为此地有两种不同的足迹形态,但研究表明这是由软且湿滑的基底造成的额外形态变化。足迹的结构特征亦不支持此地存在不同的足迹种。此外,对比了其他化石点类似的足迹,认为张北足迹为单型属,即模式种石炭张北足迹。鄯善足迹点的足迹长度从12.2 cm (几个孤立的样本)到47 cm, 足迹应由不同年龄段的、小型至中型的同类造迹者或不同类的造迹者所留。奇异的足迹状态包括了一个滑动造成的足迹,足迹由三道平行条带构成,条带应为第II, III和IV趾所留。一个与其关联的“正常”足迹可能与该滑动足迹构成一个单步。与足迹共生的、丰富的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支持该化石点的沉积环境是一个逐步扩大和深化的湖泊。前人的研究将此地的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归入洛克迹(Lockeia), 新的研究将其归入福尔斯迹(Fuersichnus), 这类遗迹被归于泥食性昆虫幼虫或其他无脊椎动物所留。福尔斯迹指示的环境特征是在泥泞的河漫滩或湖泊边缘居住与/或觅食。
新闻公告
更多>>
(季刊 1957年创刊)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古脊椎动物学报》编辑部
主编:朱 敏
ISSN 2096-9899
CN 10-1715/Q
版权许可
淘宝
微店
下载中心
更多>>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政策
参考文件格式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