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5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5-03-15
    古脊椎动物学报
    贵州中三叠世预言鱼目(近鲱形类)一新属种:奇异盘县鱼(Panxianichthys imparilis gen. et sp. nov.)
    徐光辉,沈辰辰
    2015, 53(1):  1-15. 
    摘要 ( )   PDF (68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言鱼目是中生代海生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的支系。由于与弓鳍鱼目密切的亲缘关系,预言鱼目在研究近鲱形类的早期演化和生物地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早期预言鱼目的化石证据非常匮乏;直到最近,产于云南中三叠世罗平生物群的强壮鱼是该目中最古老的也是三叠纪唯一的成员。本文根据产于贵州西部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的两块保存良好的标本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奇异盘县鱼(Panxianichthys imparilis gen. et sp. nov.)。盘县鱼的生存时代略晚于强壮鱼,但它比产于欧洲晚侏罗世和美洲早白垩世的预言鱼目其他成员要早很多。盘县鱼具有预言鱼目的共近裔性状,上颌骨上具有感觉管,但它保留了一些其他预言鱼目鱼类所不具有的原始特征。分支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盘县鱼是最原始的预言鱼目鱼类,为揭示预言鱼目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强壮鱼和盘县鱼的相继发现表明,预言鱼目的早期分异比我们之前想象的要快得多。
    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新发现之一:山西的肯氏兽类
    刘  俊
    2015, 53(1):  16-28. 
    摘要 ( )   PDF (18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在山西省境内沿黄河一带采集到一些新的四足动物化石。在临县白道峪铜川组一段产出的化石中,至少有一种副肯氏兽和一种新的中国肯氏兽——白道峪中国肯氏兽(Sinokannemeyeria baidaoyuensis sp. nov.)。新种以其前额骨向前延伸到达鼻孔后凹一线的特征区别于其他中国肯氏兽。这一材料的长牙未被前颌骨完全包裹,可能是不正常发育所致。在柳林的二马营组地层中识别出不同于中国肯氏兽和副肯氏兽的第三个肯氏兽属。这些新发现增加了中国肯氏兽-山西鳄组合带的组分以及时代延限。
    晚白垩世精美临河盗龙(Linheraptor exquisitus)的分类位置
    徐  星,Michael PITTMAN,舒柯文, Jonah N. CHOINIERE,谭庆伟,James M. CLARK,Mark A. NORELL,王  烁
    2015, 53(1):  29-62. 
    摘要 ( )   PDF (43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驰龙类的精美临河盗龙(Linheraptor exquisitus)于2010年基于一件近完整骨架命名,化石采自内蒙古西部巴彦满达呼大门地点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然而,最近三项研究认为精美临河盗龙是蒙古乌哈托喀地点上白垩统捷达克赫塔组发现的白魔龙(Tsaagan mangas)的晚出异名。本文依据61个形态学特征区分精美临河盗龙和白魔龙,否认了上述观点。许多特征来自对精美临河盗龙正型标本先前未修理部分,特别是头骨左侧的观察。这些新观察支持和加强了我们先前认为的精美临河盗龙和白魔龙属于两个不同属种的观点。精美临河盗龙具有的一些特征之前被认为是白魔龙或者其他驰龙类的自近裔特征,这表明进步的骨骼特征在驰龙类中的分布异常复杂。认为精美临河盗龙和白魔龙为同物异名的观点实际上忽略了很多微小的形态变异。增加分类取样可以将那些看似显著的鉴定特征转化为更加细微的形态变异,而这些形态变异对于精细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利用连续数据的严格定量方法,有助于处理类似信息。
    江西晚白垩世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
    莫进尤,徐  星
    2015, 53(1):  63-72. 
    摘要 ( )   PDF (179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江西晚白垩世南雄组产出的两颗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两颗牙齿的齿冠高度分别为91和76 mm左右。较小牙齿近似圆锥形,齿冠基部比率为0.72, 与典型的暴龙类牙齿相似。较大牙齿横向侧扁,齿冠基部比率约为0.47, 舌侧和唇侧表面近乎平坦,前后缘冠面基部发育明显的纵向褶皱,区别于已发现的暴龙科、鲨齿龙科和棘龙科成员的牙齿。江西大型兽脚类恐龙牙齿的发现对于全面了解华南地区南雄组多样化的脊椎动物群组成具有一定的意义。
    中国的长鼻三趾马(Proboscidipparion)和近三趾马(Plesiohipparion)个体发育的形态学研究及其欧亚与非洲亲缘种的观察
    Raymond L. BERNOR,孙博阳
    2015, 53(1):  73-92.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析了来自贺风近三趾马(Plesiohipparion houfenense)、原始长鼻三趾马(Proboscidipparion pater)和中国长鼻三趾马(Proboscidipparion sinense)三个种的共计18颗经过切片处理的颊齿,总结了颊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揭示出这些中国类群与其他欧亚大陆以及非洲的三趾马门类之间可能存在近裔共征。在形态特征上,Pl. houfenense的上下颊齿很可能与西班牙的Pl. crusafonti, 土耳其的Plesiohipparion aff. P. huangheense以及非洲的Eurygnathohippus类群有共同特征。另一方面,这些欧亚大陆和非洲类群事实上很可能起源于西瓦利克的Sivalhippus类群。Proboscidipparion属中的两个种,P. pater 和P. sinense之间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并且可能与土耳其的"Proboscidipparion"heintzi也有亲缘关系。另外,以前的学者曾提出Proboscidipparion与Sivalhippus支系存在亲缘关系,本文对P. pater和P. sinense上、下颊齿的分析支持了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