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6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0
    柴达木盆地上新世伍氏献文鱼(Cyprinidae: Schizothoracinae)形态学再研究
    毕黛冉, 吴飞翔, 王宁, 张弥曼, 房庚雨
    2022, 60(1):  1-28.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1026
    摘要 ( )   HTML ( )   PDF (921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柴达木盆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动物演化历史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了适应上新世时期柴达木盆地环境的干旱化,化石裂腹鱼类伍氏献文鱼(Hsianwenia wui)演化出了异常粗大的骨骼。然而,人们对于这种骨骼增粗现象(pachyostosis)的性质仍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特征及其生理学机制,对伍氏献文鱼进行了详尽的形态解剖学工作,并识别出了一些新的信息:脑腔前部分叉的嗅束通道、韦伯氏器上发达的第3髓上骨、第5尾前椎支持众多尾鳍短鳍条以及第2尾前椎上一个附加的髓弓(棘)。此外,发现献文鱼骨骼的增粗存在差异性:该现象仅见于内骨骼,外骨骼(膜质骨)一般未见增粗;在成组增粗的内骨骼(如肌间骨:上髓弓小骨和上肋小骨)中,腹侧骨骼较背侧增粗更为明显。伍氏献文鱼匙骨后缘有一个显著而独特的位于胸鳍上方的“肩突”(humeral process), 对比现生鲤科鱼类咀嚼活动中相关肌肉和骨骼的联动关系,认为这个“肩突”的出现与伍氏献文鱼咽颌骨骼(第五角鳃骨)增粗以及研磨坚硬的食物有关。

    甘肃庆阳晚中新世板齿犀类的骰骨材料及其形态学意义
    张晓晓, 孙丹辉
    2022, 60(1):  29-41.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0809
    摘要 ( )   HTML ( )   PDF (215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一件来自甘肃庆阳晚中新世地层的犀牛的骰骨标本,尺寸巨大,超过泥河湾高加索板齿犀(Elasmotherium caucasicum)的平均值。庆阳标本的形态与板齿犀族其他标本相同,很可能属于大型板齿犀类的中华板齿犀。与现生犀牛相比,其骨体与结节的组合形式具有功能上的意义,骨体平面和结节主轴之间的夹角暗示着板齿犀类所占据的生态类型。通过骰骨的形态分析推测,中华板齿犀和更进步的板齿犀类生活在以森林为主的环境,这与之前关于板齿犀类生活环境的推断不同。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塔塔尔最晚始新世-渐新世剖面的区域年代地层意义
    Joonas Wasiljeff, 张兆群
    2022, 60(1):  42-53.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0716
    摘要 ( )   HTML ( )   PDF (25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精确的区域年代地层框架是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物群演化事件的基础。过去5000万年中亚洲地区发生的最明显陆地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可能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时期(约34 Ma)。然而由于缺乏连续的地层记录或者对经典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的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较大争议,这一重要转折时期动物群的演变尚不明晰。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塔塔尔地区丰富的最晚始新世-渐新世(白音期、乌兰塔塔尔期与塔本布鲁克期)哺乳动物化石及连续的地层记录为建立该时段区域年代地层框架奠定了基础。基于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以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推荐将乌兰塔塔尔剖面作为渐新统乌兰塔塔尔阶的区域单位层型剖面。乌兰塔塔尔阶底界位于克克阿木剖面15.9 m处(33.89 Ma); 塔本布鲁克阶底界位于综合剖面98 m处(27.7 Ma), 对应古地磁极性年表的C9r, 以中华鼠兔Sinolagomys的最低出现为标志。

    陕西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一离片椎类牙齿化石
    武瑞, 涂黎, 韩凤禄
    2022, 60(1):  54-58.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0810
    摘要 ( )   HTML ( )   PDF (11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省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中三叠统铜川组发现一枚牙齿化石。该枚牙齿具有如下特征:牙齿细长,外形呈圆锥形,齿冠基部横截面为圆形,齿冠整体较直,沿长轴稍微向后缘弯曲,齿冠表面无齿脊和锯齿分布,发育纵向延伸的沟槽状纹饰。通过与鳄型类、蛇颈龙类和离片椎类的牙齿比较,该标本可以归入离片椎类。这枚牙齿化石为这一类群在中三叠统铜川组的首次发现,代表了离片椎类在华北板块最晚的化石记录。

    山东莱阳厚皮圆形蛋碎蛋壳的修订
    张蜀康
    2022, 60(1):  59-68.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1021
    摘要 ( )   HTML ( )   PDF (363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8年在山东莱阳赵疃村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恐龙蛋化石。尽管只发现了一枚较大的蛋壳碎片,但其极大的厚度表明它是一个新的蛋种。研究者根据蛋壳径切面的显微结构将它归入圆形蛋科的圆形蛋属并命名为厚皮圆形蛋。然而,与新近报道的产自中国浙江省和日本山口县的多裂隙蛋属的弦切面结构进行对比发现,它们都具有大致平行并且呈波浪状的裂隙。因此将产自莱阳的这块蛋壳碎片重新归入东阳蛋科的多裂隙蛋属,并讨论了东阳蛋类近蛋壳内表面的致密层以及东阳蛋类的时空分布情况。同时,产自辽宁昌图的厚皮圆形蛋的归入标本成为新修订的泉头圆形蛋的正型标本。

    江西上高石笋蛋类恐龙蛋的发现
    方开永, 刘清华, 王强, 朱旭峰, 邓里, 刘遇春, 文军, 汪筱林
    2022, 60(1):  69-78.  DOI: 10.19615/j.cnki.2096-9899.211222
    摘要 ( )   HTML ( )   PDF (1341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江西省上高县发现的一窝不完整蛋窝的恐龙蛋。根据恐龙蛋宏观形态和蛋壳显微结构特征将其归入石嘴湾珊瑚蛋(Coralloidoolithus shizuiwanensis)。该窝恐龙蛋为近圆形球体,平均长径11.8 cm, 平均赤道直径9.8 cm, 蛋壳厚度可达2.5 mm; 蛋壳由锥体层与柱状层组成,锥体层较薄,柱状层可分为内层、中间层和外层,内层发育致密的水平生长纹,中间层结构松散,含有大量暗色物质,中间层和外层发育次生壳单元。依据新标本的观察,明确珊瑚蛋属在石笋蛋科中以柱状层中间层结构松散为主要分类特征。上高新标本的发现,丰富了石嘴湾珊瑚蛋的古地理分布,同时也为上高地区晚白垩世含恐龙蛋红层的对比提供了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