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期刊政策
开放获取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4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5-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脊椎动物学报
记中国首次发现的“真骨兽类”(eupantotherian)化石
李传夔, 濑户口烈司,王元青,胡耀明,常征路
2005, 43(04): 245-255.
摘要
(
)
PDF
(8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采自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矿区早白垩世晚期沙海组的一件“eupantotherian”(“真古兽类”)下颌骨化石。标本保存了最后两个前臼齿和4个臼齿,它以抬高的下颌角突,半臼齿化的最后一枚前臼齿,臼齿上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完整盆形的跟座,尚未形成的facet-5,及加长的最后臼齿等特点有别于所有已知的“eupantotherian”和具有雏形磨楔式臼齿的Kielantherium,被命名为一新属新种,Mozomus shikamai gen.et sp.nov.(鹿间明镇古兽),并由它而创建
陕西蓝田晚中新世食肉类
Ki ANDERSSON, Lars WERDELIN
2005, 43(04): 256-271.
摘要
(
)
PDF
(17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省蓝田地区灞河组与蓝田组产出了大量的古哺乳动物化石。其中,晚中新世哺乳 动物化石序列为认识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详细描述和研究了其中的食肉类化石。计有鬣狗科3种(Ictitherium viverrinum、Hyaenictitherium cf. H.wongii、Adcrocuta eximia)和猫科2种(cf.Metailurus major与cf.Metailurus parvulus)。在下部的灞河组与上部的蓝田组界线附近,食肉类动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改变,但引起这种改变的原因
陕西蓝田灞河组的小羚羊(Dorcadoryx Teilhard et Trassaert,1938,Bovidae)
陈冠芳
2005, 43(04): 272-282.
摘要
(
)
PDF
(6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牛科小羚羊(Dorcadoryx Teilhard et Trassaert,1938)一新种:D. orientalis sp. nov.。材料发现于陕西蓝田Loc.6,晚中新世灞河组中部。它和属型种Dorcadoryx tiquetricornis的主要不同在于它的角心长,向上分散度大,角后窝深而狭长,眼眶向头骨两侧突出不明显,下颌骨水平支低而纤细,颊齿窄和前臼齿列相对长等。Dorcadoryx是中国北方和蒙古地区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特有类型之一。我国山西晚中新世的?Tragoreas(Bohl
记陕西蓝田晚中新世灞河组4种跳鼠(Dipodidae, Rodentia)化石
李强, 郑绍华
2005, 43(04): 283-296.
摘要
(
)
PDF
(9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描述了陕西蓝田晚中新世早期灞河组的4属4种跳鼠:蓝田原跳鼠(新种)(Protalactaga lantianensis sp.nov.)、副跳鼠(未定种)(Paralactaga sp.)、原始三趾心颅跳鼠(新种)(Salpingotus primitivus sp.nov.)和小五趾心颅跳鼠(新种)(Cardiocranius pusillus sp.nov.)。蓝田原跳鼠兼有原跳鼠和副跳鼠的特征,可能是原跳鼠向副跳鼠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类型。副跳鼠和原始三趾心颅跳鼠及小五趾心颅跳鼠分别代表了副跳鼠
河北泥河湾“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分类地位的再思考
富田幸光,金昌柱
2005, 43(04): 297-303.
摘要
(
)
PDF
(4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rischizolagus Radulesco et Samson,1967)两属。 近年,在中国安徽淮南大居山新生代晚期不同时代的洞穴、裂隙堆积物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数量颇多的上新五褶兔的材料。笔者在研究大居山新洞早上新世的上新五褶兔时,将其与欧亚大陆该属内的已知种和三裂齿兔的各种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产自
云南文山大窗鱼(Macrothyraspis)属一新种
王俊卿, 盖志琨, 朱敏
2005, 43(04): 304-311.
摘要
(
)
PDF
(8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产于云南文山古木早泥盆世坡松冲组华南鱼类大窗鱼一新种——长矛大窗鱼(Mcrothyraspis longilanceus sp.nov.)。新种头甲呈头盔形,吻突与角均很发育,中背孔呈后缘前凹的桃形,头甲背面具一对蚕豆形的背窗,纹饰为细小的粒状瘤点,这些特征与属型种——长角大窗鱼(Macrothyraspis longicornis)相似。但新种吻突特别长,约为头甲中长的2倍,眶孔背位,两个背窗之间脑腔和迷走腔区域相对较宽,两个侧向延伸的角向后倾斜,末端不前翘等,与属型种区别明显,应为该属的一新种。
四川自贡晚侏罗世西蜀鳄一新种
彭光照, 舒纯康
2005, 43(04): 312-324.
摘要
(
)
PDF
(1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记述了四川省自贡市汇东新区自贡市乳品厂发现的西蜀鳄一新种——周氏西蜀鳄(Hsisosuchus chowi sp.nov.)。新种区别于西蜀鳄已知种的特征是:鼻骨后部沿缝合线有一浅的纵凹,额骨的眶缘向上凸起成嵴,沿额骨缝合线也隆起成一微弱的纵嵴,上颞窝的内侧缘向上凸起呈明显的嵴,顶骨具一前中突,侧视颧骨腹缘呈明显的波曲状,眶后骨前侧角约90°,鳞骨后侧突特别拉长,向侧下后方伸展,使鳞骨侧缘明显向内侧弓曲,左右外枕骨的枕髁部分不相接,翼骨的腹中嵴源于翼骨主体部分,内鼻孔位置比较靠前。此外,齿骨外面和
江西池江盆地阶齿兽一新种
李茜
2005, 43(04): 325-329.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2年在我国广东南雄盆地首次发现了阶齿兽类化石(周明镇等,1973;郑家坚等,1973),随后在安徽潜山、湖南茶陵、陕西石门、江西大余等地的中古新世地层中相继发现该类动物的化石材料,尤其是在广东南雄、江西大余和湖南茶陵三个地点,有大量的阶齿兽类化石产出。阶齿兽类在中古新世时在亚洲南部是广泛分布的。本文记述的阶齿兽材料是2003年在江西池江盆地发掘到的,此标本与已知的阶齿兽属中各种均有明显差别,故建立一新种——丁氏阶齿兽(Bemalambda dingae sp.nov.)。
新闻公告
更多>>
(季刊 1957年创刊)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古脊椎动物学报》编辑部
主编:朱 敏
ISSN 2096-9899
CN 10-1715/Q
版权许可
淘宝
微店
下载中心
更多>>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政策
参考文件格式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