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脊椎动物学报》官方网站,今天是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期刊政策
开放获取政策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4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古脊椎动物学报
欧亚大陆东部新近纪气候与生物群变化——序言
Caroline A. E. STRÖMBERG , 张兆群
2007, 45(2): 93-37.
摘要
(
)
PDF
(4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原大羚化石的再研究
陈冠芳 , 张兆群
2007, 45(2): 98-109.
摘要
(
)
PDF
(10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研究新发现化石材料及对已有标本重新观察的基础上,讨论中国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原大羚(?Protoryx)的系统分类位置。依据头骨、角心和牙齿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状,建议把发现于中国北方曾归入? Protoryx的种类从旧大陆同时代或时代稍早的Protoryx Major, 1891中分出,另立2个新属:以? Protoryx yushensis Teilhard &Trassaert, 1938为属型种的华北羚(Huabeitragus gen.nov.)和以?Protoryx shansiensis Bohlin,1935为属型种的粗壮羚(Macrotragus gen. nov.)。华北羚体型中等大小,头骨窄长,颅轴与面轴夹角近直角,弯曲发生在角前的额部,眶上孔小,分开远,脑颅部短窄,间顶骨长方形,基枕骨方形,没有中纵沟或中嵴,角心长而纤细,基部靠近,向上分散度大,基部横断面近三角形,具前棱。Macrotragus头骨大而粗壮,其弯曲发生在角心基部之间的额面,弯曲度大于直角;角基之间的额中缝隆起呈脊;脸部宽;眶前窝浅;眶下孔后缘位于P3之上。眼眶向头骨两侧突出不明显,其前缘位于M3后缘之后;脑颅部短宽,呈筒状,背面稍凸;枕面高、呈半圆形;基枕部为长方形或梯形,具中纵沟和弱的中纵脊;卵圆孔大,面向侧方;角心大而粗壮,内外侧扁,无棱,基部紧靠,向上的分散度小,基部横切面为椭圆形。无角后窝。前臼齿列退化。这两个属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的个体较小;角心较细弱,向上分散度大(前面观),具前棱,基部横切面呈次三角形;头骨窄,其弯曲位置靠前,弯曲接近90°;脑颅部窄;枕面平,为低矮的长方形;基枕部呈方形,面平,无中纵沟和中纵脊,前、后节结不发育和卵圆孔相对小等。在系统位置上,它们可能属于山羊亚科(Caprinae)。
内蒙古中部通古尔台地及周边地区古地磁及磁性地层的最新研究
约瑟夫C , 李迪科 , 王晓鸣 , 邱铸鼎 , 李 强
2007, 45(2): 110-117.
摘要
(
)
PDF
(1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古尔(Tunggur)台地作为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三中亚考察团研究过的一个经典的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在亚洲晚新生代陆相哺乳动物学和生物年代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通古尔地区开展了大量的野外工作,发现了数个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的动物群,建立了从早中新世至上新世哺乳动物演化序列的框架。这一框架有可能成为东亚新近纪陆相哺乳动物群对比的标尺。通古尔地区动物群的演替,对于深入认识这一地区古环境和动物地理的分化也十分重要。 2005年8月的野外工作,主要在通古尔台地的两个地点——奥尔班和阿勒特希热进行,目的是寻找新生代中晚期的脊椎动物化石和根据古地磁极性年代标尺确定化石的时代。最厚的古地磁采样剖面在奥尔班(Aoerban, 43°20′21.6″N, 113°54′48.6″E)。取样点起自43°20′36.4″N, 113°54′48.6″E, 终于43°20′52.7″N, 113°54′23.1″E。测试结果显示,剖面上50 m的粘土岩、粉砂岩和细砂岩的互层,除近底部5 m厚的褐棕色粘土岩外均为负极性时。负极性段大致可与国际标准古地磁柱的5Dr或6r对比,相当于18—20 Ma。该剖面上同时进行了小哺乳动物化石的采集;据初步鉴定,化石组合包括了晚渐新世和大量早中新世的成员。因此,奥尔班动物群极有可能代表内蒙古中部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群序列中时代最早的一个新成员。 阿勒特希热(Aletexire, 43°47′21.6″N, 113°05′25.0″E)采样剖面始于43°47′53.6″N, 113°04′51.1″E, 终于43°47′52.9″N, 113°04′42.2″E。剖面厚约13 m, 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含有与推饶木动物群相同的成员。测试结果显示,整个剖面记录为正极性时。这便与王晓鸣等于2003年把阿勒特希热剖面古地磁测试的结果与默尔根剖面的对比产生了一些矛盾。原因可能是阿勒特希热的采样间隔过大,或两剖面根本就不是同一时代的产物。同样的问题似乎也出现在与推饶木剖面的对比上。看来有必要对这一地区的古地磁测试作更深入的工作。
华北晚中新世羚羊的食性与古环境——稳定碳同位素的证据
Benjamin H. PASSEY , Jussi T. ERONEN , Mikael FORTELIUS , 张兆群
2007, 45(2): 118-127.
摘要
(
)
PDF
(1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华北晚中新世保德期三个经典地点的羚羊牙齿釉质之稳定碳同位素,结合相同地点的单纯食叶者(鹿科)与食草者(三趾马)的数据,推断其食性取向。结果显示这些晚 中新世生态系统中C3植物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含有一小部分的C4植物(可能小于30%)。 高冠羚羊(Gazella dorcadoides类型)取食约20%的C4植物,而中冠羚羊(G. paotehensis类型)与低冠羚羊(G. gaudryi类型)为纯C3植物消费者。鹿科动物单纯取食C3植物,而三趾马与G. dorcadoides类型的羚羊取食C4植物的比例在统计上难以区分。碳同位素数据与G. gaudryi类型的食叶性以及G. dorcadoides类型以草食为主的观点相一致。参照这些类群的地理分布,当前的数据支持晚中新世黄土高原东南部处于相对于西北部更为封闭环境的观点。这种环境梯度的分布方向与模式可能是该地区东亚季风体系的早期信号。
伊朗新发现的中新世哺乳动物足迹的亲缘关系及其意义
Majid MIRZAIE ATAABADI , Nasrollah ABBASSI
2007, 45(2): 128-136.
摘要
(
)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伊朗晚中新世的几个地点新近发现了哺乳动物足迹化石。足迹化石在伊朗中北部分布在一套被称为上红组的厚层、混杂的泻湖-陆相地层序列的数个层位中;在伊朗北部的里海地区南部,则位于一套陆相沉积序列中。产自上红组的足迹以偶蹄动物类型为主,由于个体很小,可归入几种像羚羊一样大小的种;其他足迹则分别归入小型、中型和大型的鼬科和猫科食肉动物。产自伊朗北部的足迹化石主要为长鼻类,有些可能是犀牛,少数为偶蹄类足迹。根据上红组中发现的猫科动物(剑齿虎)足迹,可认为产足迹的地层年代为晚中新世,而产于伊朗北部古地中海边缘区沉积中的长鼻类足迹显示,地层的最大年龄为中新世最早期。这些足迹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这一重要地区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记录的空白。
地点覆盖度、集合群落、地质时期动物群:联接古生物学和现代种群生物学的概念
Jussi T. ERONEN
2007, 45(2): 137-144.
摘要
(
)
PDF
(9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古生物群落中新近出现的地点覆盖度或发生率的概念,以及对生物集合种群的空间动态学的深入了解,使古生物学和现代生物学的联系更加紧密。集合群落的概念以及地质时 期动物群的古生物学认识显示,将古生物学和生态学结合在一起是大有希望的。评述了目前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以欧亚大陆大型食草动物群落的发育作为范例,介绍了运用这些理论来研究化石记录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记录中种群覆盖度的研究可以在以化石为基础的进化研究和以现生有机体为基础的进化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地点覆盖度最大的类群,像现代生态学中发生率最大的类群一样,往往是地理分布最广泛、在当地最丰富的类群。
中国—中新世湖泊的古生态:根据山旺盆地植硅体的初步解释
Caroline A.E.STRÖMBERG , Else Marie FRIIS , 梁明媚 , Lars WERDELIN , 张玉亮
2007, 45(2): 145-160.
摘要
(
)
PDF
(18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山旺中新世山旺组湖相沉积中富含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对于湖相沉积中的昆虫、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植物大化石和孢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世山旺组在沉积期间,山旺湖周围的植被处于湿润的暖温带到亚热带的古生态环境下。哺乳动物蝙蝠和貘化石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草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的研究报道。本文首次对山旺组样品中的植硅体进行了研究,为山旺中新世植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从6块山旺组样品中分析出的植硅体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含有丰富的保存极好的草本植物植硅体,代表森林成分的双子叶植物植硅体,以及偶尔出现的棕榈科植硅体。草本植物的植硅体主要来自于C3/C4。禾本科的PACCAD类群和早熟禾亚科的植物,少数可能来自于在林下封闭生活环境中生长的草本植物。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显示,在湖边森林生活环境下,伴生大量的适合沼生到中生环境的草本植物,在较干旱的地区生长着早熟禾(和PACCAD)的草本植物。本文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山旺中新世气候比现在更加湿润而且变动较小的观点。山旺中新世植硅体组合与土耳其和北美大平原中新世湖相沉积中的植硅体组合不同,后者的植硅体组合主要是由多种C3,早熟禾亚科草本和不同种类的PACCAD类群草本植物组成。今后的研究工作将进一步揭示这种差异是否反映了草本植物群落在大尺度的生物地理上的差异,或者是由于地区性的局部气候不同所导致。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微体生物记录
董艺辛 , 刘春莲 , 阴家润 , 杨小强 , Franz T. FÜRSICH , 高芳蕾
2007, 45(2): 161-172.
摘要
(
)
PDF
(1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在珠江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开始形成。微体生物是珠江河口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中的重要组分,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极为有效的指标。本文样品取自PD孔岩心,钻孔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113°28′35″E, 22°53′41″N), 孔深16.7 m。代表约25 100年以来的沉积。PD孔中见有孔虫6属10种,其中以Ammonia beccarii为优势种。根据地层分布特征,可识别3个有孔虫层位。介形类共7属9种,丰度较低,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代表,在5个层位相对富集。根据微体生物分布特征,并结合有机碳、氮以及磁化率数据,PD孔晚第四纪沉积可划分为6个沉积环境阶段。 A. 三角洲前缘阶段(-16.7~-13.5 m; 25 100~24 000 aB.P.):岩性为粗砂、砂至砂质粉砂。主要含Ammonia属的4个种(A. beccarii、A. sp.、A. tepida、A. annectens), 丰度均较低,其中Ammonia beccarii为优势种。不见适应于正常浅海的Elphidium属。介形类以滨岸类型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出现少量双壳类。代表河口附近水深10 m以内软泥底质、受河流影响大、水体动荡的半咸水环境。有机碳含量和磁化率较低,同样指示低海平面时期的沉积。 B. 河口湾阶段(-13.5~-10.6 m;24 000~22 400 aB.P.):岩性为粘土质粉砂至粘土。前一阶段出现的Ammonia 4个种的丰度比较高,且出现浅海底栖分子Elphidium advenum和E.hispidulum, 以及浮游有孔虫分子Globigerinoides sp.。介形类出现Bicornucythere leizhouensis、B.bisanensis、Alocopocythere goujoni、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等适应水深较大的分子,而滨岸浅水分子较少。有机碳含量和磁化率相对升高。代表海平面相对较高时期的沉积。 C. 三角洲平原阶段(-10.6~-9.2 m; 22 400~21 700 aB.P.):底部为一薄层花斑状风化粘土,表明曾短期露出水面。向上变为富含有机质的深灰色粉沙质粘土。不含微体生物和双壳类,反映不稳定的环境条件。由于海平面降低,磁化率表现为持续低值。有机碳和C/N比值很高,表明有丰富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海洋影响较小。 D. 陆地风化阶段(-9.2~-7.4 m; 21 700~3 700 aB.P.):岩性为1.6 m厚的杂色粘土,不含任何生物化石,有机碳含量极低,是长期强烈风化作用的产物,对应于末次冰盛期。 E. 潮坪沉积阶段(-7.4~-2.5 m; 3 700~2 600 aB.P.):互层状深灰色粉沙质粘土、灰色粉沙和细沙,含广盐性有孔虫Ammonia beccarii和Arenoparrella asiatica, 以及少量介形类,如Sinocytheridea impressa。典型的半咸水双壳类Potamocorbula amurensis较为丰富,另外还见藤壶和虫管碎片,指示盐度频繁波动的潮间带环境。 F. 上三角洲平原阶段(2 600 aB.P. 以来):未见任何有孔虫和双壳类,顶部见少量陆相介形类Cypria yanchengensis,磁化率变化频繁,C/N比值较高,表明陆相影响不断增强,且环境条件不稳定。 研究区晚第四纪古环境的演化是由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的。上述沉积环境变化序列表现出两次海进-海退旋回,分别对应阶段A至阶段D和阶段E至阶段F,相应于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两次海平面上升事件。
新闻公告
更多>>
(季刊 1957年创刊)
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版:《古脊椎动物学报》编辑部
主编:朱 敏
ISSN 2096-9899
CN 10-1715/Q
版权许可
淘宝
微店
下载中心
更多>>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论文关联数据共享政策
参考文件格式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更多>>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友情链接